首页 名家作品 山水欣赏 人物欣赏 花鸟欣赏 书法欣赏 油画欣赏 古董古玩欣赏 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人名家 >> 李凤山作品
 本站名家作品
 
  李凤山作者简介
 李凤山,1961年生于山东郓城。大学毕业,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美术研究员,高等院校特聘教授,书画函授大学教授,老年大学教授,文化宫主任,山东齐鲁瑞丰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部经理、艺术总鉴。自幼受外祖父山东著名画家刘鲁生先生熏陶,喜爱书画艺术。在刘老的教诲和把笔亲教下,步入艺术追求之路,深入研究名家之道,同时又到名山大川中外师造化,对大自然感悟甚深。其作品在传统基础上求变法,多用笔墨点掇山河之气韵,用水渲染衬托大自然之风貌,把古人的传统笔墨化作自己的创作语汇,创作了大量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作品。《山色入空蒙》获山东大学生艺术节画展一等奖;《春江花月夜》获山东新人新作画展一等奖;《腊山》获全国性美展铜奖;《魏魏太行》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全国美展获一等奖;《青山夕照图获》全国政协书画展一等奖;《泰山揽胜》、《秋山红叶》等参加日本、韩国、新家坡、加拿大等国家美术展览。2000年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山水画个人画展,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日报、青年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一些代表作被收入专业画册,许多作品见诸报端,有不少作品被艺术馆、美术馆以及国内外友人收藏。 与 山 有 缘 ---读李凤山山水画随笔 初识李凤山就留下较深的印象,人单纯耿直,与一些敢闯江湖而走红的画家们有所不同,或许正是这份朴素和憨厚,使他与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艺术追求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没浮燥和虚荣,人与画看上去都有些“传统”,可能这就是他的个性与特点,也是他潜在的能力和获取成功的原因。 凤山与山有缘,缘分之一就是从小就受到外祖父我省著名画家刘鲁生先生的熏陶,喜爱书画艺术,在刘老的教诲和把笔亲教下,步入艺术追求之路,立志像刘老那样成为画山的艺术家。他出生在鲁西南平原的郓城县农村,自然环境本与山无缘,但由于对丹青笔墨的崇尚与追求,却与画山结下了缘分。从农村到高校深造,每一次的人生转折他始终没有丢掉画山的志向。从游名胜之山,临名家之山到画感悟之山,经历了想象、现实与在创作的升华过程,对中国的山水有了更明晰的了解和认识,明白了古人对山的感情与抒怀。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变法,多用笔墨去点掇山河之气韵,用水渲染衬托大自然之风貌,与传统的山水画精神一脉相承。由于那份朴素憨厚的天性,他常常静下心来琢磨古人对山水的理解与表现,大量的临摹体验,大量的写生体会,大量的创作体悟,多年的勤奋与积累使古人的传统笔墨化作自己的创作语汇。中国画的发展在近20年变化较大,大家都在探讨创新的可能,都想脱离传统笔墨的影子,独辟蹊径,在这期间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和成功的作品,其精神的确可贵。同时也应该肯定那些对传统笔墨承传的画家们,学古人之精华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传统同样可贵。 李凤山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春江花月夜》获山东新人新作画展一等奖;《腊山》获全国美展铜奖;2000年7月,在省美术馆举办了《李凤山画展》,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济南时报、山东工人日报、青年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一些代表作被收入专业画册,许多作品见诸报端,有的作品被美术馆、艺术馆以及国内外友人收藏。我认为,对李凤山讲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走传统绘画的路子,在下些苦功去体验古人和今人对山水的笔墨神韵,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再塑传统精神。 潘鲁生 2000年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暂无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 页 页次:/页 共有种礼品 转到

站内搜索

日期
新作品

作 者
作品名

作者
排序
画廊直通车
·
关 于 画 廊
·
留 言 反 馈
·
作 品 欣 赏
·
作 者 列 表
·
友 情 链 接
·
购 画 方 式
·
联 系 我 们
 
友情连接
 

书画网首页-关于画廊-名家名人-作品展示-文物古董-收藏资讯-联系方式
鲁ICP备17055424号-2  版权所有 : 书画 字画
电话:   传真:
地址:中国·
本站的实名是 鲁能
技 术 支 持: 阳光大姐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