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家作品 山水欣赏 人物欣赏 花鸟欣赏 书法欣赏 油画欣赏 古董古玩欣赏 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人名家 >> 李文田作品
 本站名家作品
无照片  
  李文田作者简介
历史人物(清)   (1834-1895)   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晚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广州所筑之楼名曰“泰华楼”。   李文田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他少年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谈》一文中说:“若农书法,实发源于北碑,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为之。”“若农乃以从容自在之笔调一写高古拙朴之北碑,一时书家奉为正宗。清末写碑,陶睿宣近于呆板,赵之谦过于轻佻,惟若农老成持重,雍容大方,为北派正传。”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书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所作行楷,工稳平和笔画圆实,浑厚华滋,肥而不胖,瘦而不削,没有馆阁体肥重之弊,也没有丝毫纤弱之意,有的是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   陈永正先生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成就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在中国书学史上大书一笔。   李文田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处,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2.李文田(1881~1930) 字瑞蓉,名镜容,1881年出生,湖北孝昌人。幼时苦读经书,爱习诗文,青年时期,胸怀大志,关心国事, 他曾在诗中写道:“多少兴亡愤,凄凄无所支,愿将身世泪,化作杜鹃啼”。 为了寻求国家富强之道,于1903年留学日本,次年与秋瑾女士一同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同秋瑾、郭定安等一道回国,清政府赐李文田“进士”学衔, 他婉言谢绝说:“愿作痴农,不当学士”。后立足内黄学堂,积极向军学两界宣传革命真理,还以写诗作演说。当秋瑾遇难,为了怀念战友秋瑾女士,他写了《吊秋瑾女士》诗“梦魂何日伴江东,秋风秋雨泣数穷。解识干戈为社稷,断全心事断头同”。因清军缉拿,李文田潜回花园后赴省城参加武昌起义。议和后,在王安澜部下任书记,此时,出版诗集《国魂》,同时还写了《秋瑾传》。后来袁世凯为了当“洪宪皇帝”,下令缉拿革命党人。 李文田被迫回乡,在火车开至花园与陆山之间,被袁的爪牙发觉,正搜捕时,李文田跳车脱险, 腿伤被人背送回家,从此结束戎马生涯。后来在北京、河南、武汉、广州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1930年2月因病回家医治不愈,与世长辞。其遗作有杂文《痴农集》8卷、日记《东渡日记》、《归国日记》各2卷。
[名称:] 
对联
[编号:] 
5352
[作者:] 
李文田
[价格:] 
协商
[规格:] 
132*31*2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 页 页次:1/1页 共有1种礼品 转到

站内搜索

日期
新作品

作 者
作品名

作者
排序
画廊直通车
·
关 于 画 廊
·
留 言 反 馈
·
作 品 欣 赏
·
作 者 列 表
·
友 情 链 接
·
购 画 方 式
·
联 系 我 们
 
友情连接
 

书画网首页-关于画廊-名家名人-作品展示-文物古董-收藏资讯-联系方式
鲁ICP备17055424号-2  版权所有 : 书画 字画
电话:   传真:
地址:中国·
本站的实名是 鲁能
技 术 支 持: 阳光大姐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