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名家作品 |
|
莫晓松作者简介 莫晓松的工笔花鸟画,总能从中读出一种律动与清劲的味道,一种潜藏的、欲说还休的激情;这种激情不是如喷泉那样直接喷薄而出,而更像经过百转千回的抑郁、跌撞之后流渗出来的山涧石缝里的小溪,清冽、冰凉却暗藏着勃勃生机。由是,晓松花鸟世界里的诗意就有了它独特的味道,无论观晓松其人浑厚、直爽的陇西人天性,还是赏其画或大漠孤烟、或荷塘清冷的意境,将其以文学史上中唐时期繁盛一时、绝唱千古的边塞诗作比,我以为再合适不过。
观晓松的画,正如品味一阙中唐边塞诗,令人沉浸在寂寞、感伤而又大气磅礴的意象之中。值得指出的是,晓松工笔花鸟的边塞诗情常带有一种普适性的终极关怀,这就使它既超越了都市风情的浮躁喧嚣或与此相对的愤世嫉俗,也不同于书斋之中的赏玩消遣或红门之内的附庸风雅,以雄浑而清丽的风格自成一派;换句话说,晓松的画风归属既非“黄家富贵”一脉,亦非“徐熙野逸”一支,也不能简单地以20世纪以来“融合”的思维惯性将其定为富贵与野逸“兼而有之”。因为很显然,“富贵”与“野逸”都不适合用来形容他的风格,其原因有二:
其一,天然的陇西人的性情使他的作品呈现了一种卓然独立的态势,并为当下画坛提供了一种难得的原生态的气质,这种独特气质的背后有一种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在里面,晓松将其精确地表现成一种宏阔、寂寥、雄浑、执着的人格,没有市井俗气亦无馆阁之风,更与朝野无关,已经超越了“富贵”与“野逸”的范畴;其二,从流派之说来讲,“徐黄异体”除了风格取向的差异之外还包含技法上的诸多门派规条,晓松的工笔花鸟从画法上很难归入某一类,他的兼工带写使笔墨的氤氲与线条的清丽结合得浑然天成,并凸显了饱含现代意味的形式感和视觉节奏,这种尝试显然突破并超越了“富贵”、“野逸”的审美标准。
长久以来,花鸟画一直被认为最适宜抒发美好、轻松、恬淡的心境,而晓松的工笔花鸟画却试图发掘某种带有永恒性的、庄严静穆的情感,这背后潜藏着一种对于大自然的敬畏的态度和近于宗教式的虔诚。无论表现荷塘里的野鸭还是大漠中的孤雁,晓松总是在其静态的、稳定的图式中营造一种苍茫、清冷的氛围,即便是早期带有田园风格的作品,在表达生活谐趣的同时还是呈现出某种省思的重量。
|
|
[名称:] |
花鸟 |
[编号:] |
7408 |
[作者:] |
莫晓松 |
[价格:] |
协商 |
[规格:] |
136*68 |
[日期:] |
2011/3/25 |
|
|
|
[名称:] |
不逢知己不开花 |
[编号:] |
2211 |
[作者:] |
莫晓松 |
[价格:] |
协商 |
[规格:] |
67*44 |
[日期:] |
2007/9/23 |
|
|
|
[名称:] |
不知多少秋声 |
[编号:] |
2210 |
[作者:] |
莫晓松 |
[价格:] |
协商 |
[规格:] |
66*80 |
[日期:] |
2007/9/23 |
|
|
|
[名称:] |
忽淤几枝新 |
[编号:] |
2209 |
[作者:] |
莫晓松 |
[价格:] |
35000 |
[规格:] |
68*68 |
[日期:] |
2007/9/23 |
|
|
|
[名称:] |
多幅 |
[编号:] |
2208 |
[作者:] |
莫晓松 |
[价格:] |
协商 |
[规格:] |
每幅2.15平尺 |
[日期:] |
2007/9/23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