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作者姓名 |
作者简介 |
照片 |
|
2238 |
冯今松 |
冯今松,1934年生于湖北黄坡县,1957年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院长,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组委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
无照片
|
|
2226 |
傅松窗 |
傅松窗(1913〜1991),号荛仙,曾任辅仁大学国画讲师、北京画院画师等职。工山水花卉,尤善画马。 |
无照片
|
|
2219 |
傅家宝 |
1944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扬州。1961年就读于浙江美院附中,1965年毕业后来京工作。历任北京市美协副秘书长、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协理事。1979年与范曾、刘炳森等发起成立“北京书法学研究会”,1980年发起组织了“全国第一届书法和篆刻展”,为我国现代书坛发起人之一。 |
无照片
|
|
2147 |
方俊 |
方骏,1943年生於江苏灌云县,原籍安徽歙县;1965年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1981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
无照片
|
|
2131 |
方成 |
无 |
无照片
|
|
2081 |
樊海鹏 |
樊海鹏作者简介
樊海鹏,1968年生于曹县,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系。 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菏泽市人大代表、山东曹县商汤画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全国青年美术家百杰、菏泽市首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全国展,“北京城建杯”全国美术、 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
无照片
|
|
2032 |
范硕 |
范硕,字妙然,号常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1962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培训中心教授,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曾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第一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优秀作品奖。出版《学书法》等专著。1997年,获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1998年,被河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
无照片
|
|
2022 |
方毅 |
[方毅](1916—1997)福建省厦门市人。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厦门、漳州共青团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共青团厦门中心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书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游击战争,为发展革命力量,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1934年底,在上海被捕。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奉命赴湖北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民运部长,鄂东特委书记。1939年2月,任鄂豫皖区党委委员。同年4月,任中共苏皖省委委员。5月,任津浦路东临时前敌委员会书记。7月,任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后,历任皖东津浦路东省委书记,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副主任、主任,淮南苏皖边区党委委员,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主任。1945年10月后,历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副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负责华东地区财政经济工作,在后勤人力、财力、物资供应上,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1949年8月至1952年2月,历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常委、省委第二副书记。1952年3月,先后担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书记,兼任市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书记、市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管全市的财政经济和综合计划等工作。1953年9月,任中央财政部副部长。1954年8月,应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受党中央派遣到越南帮助工作,1956年任中国驻越南经济代表处代表。1961年,任国务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局长、党组书记。1964年至1976年,先后担任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党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党组书记,国家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是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4月被选为全国政协七届委员会副主席。1997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 |
无照片
|
|
1980 |
方少青 |
方少青于196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方少青从小就喜欢作画。他好学、博学,不仅学画水粉画、钢笔画,还学国画、漫画。粉碎“四人帮”后,方少青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美校的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也给他提供了写生实践的机会。1981年,方少青分配到恒丰搪瓷厂美术设计室,1987年,方少青毅然辞去公职,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现担任上海写作中心编辑、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上海文学艺术创作室画师、文艺创作协会理事。 |
无照片
|
|
1940 |
费念慈 |
姓名: 费念慈
字号: 字屺怀,号西蠡
年代: 清代
简介: [清](公元一八五五年至一九0五年)字屺怀,号西蠡,江苏武进人。生于清文宗咸丰五年,卒于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年五十一岁。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进士,官编修。与文廷式、江标年相若,才相伯仲,皆有声词馆。后以事被劾,放归,寄居苏州。念慈工书,精赏鉴,善诗,著有《归牧集》,传于世。
|
无照片
|
|
1891 |
溥杰 |
无 |
无照片
|
|
1838 |
范芸安 |
范芸安 1929年生 四川省富顺县人 重庆大学中文系毕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齐鲁书画院首任院长,省花卉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书画篆刻大观丛书主编。山东科学文化学院教授,擅长花鸟、山水、书法、美术理论、诗词;出版专著有:《实用美术知识》、《画家的足迹》、《范芸安画选》、《收藏、鉴赏、其它》。主编著作有:《国际书画篆刻大观》、《当今彩墨集》、《中国书画名作》。举办个人画展5次,参加国家级重大展出数十次,发表书画作品、美术理论文章200余次,曾应邀出访新加坡、加拿大,并在该国国家展览中心举办两次个展,艺术简历入编国家级出版的《现代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十多部辞书。 |
无照片
|
|
1829 |
冯友兰 |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
|
1800 |
费丹旭 |
费丹旭 (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又号环渚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工写照,如镜取影,尤精补景仕女,潇洒自然。费丹旭兼工山水、花卉,以清灵雅澹之笔出之。偶作诗词,亦如其画。书法恽寿平,有韵致。卖画于江浙两省,寓杭州最久。道咸(一八二一至一八五o)间曾寓沪鬻画,卒年四十九。有依旧草堂遗稿。《墨林今话、海上墨林、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 |
无照片
|
|
1769 |
房少臣 |
房少臣(1886-?),江苏兴化人,寓常州。工国画。
|
无照片
|
|
1755 |
傅星伯 |
傅星伯(1910-1994)斋名藤雪庐,山东兖州人。自幼酷爱绘画,初习工笔,后十九岁随张子莲攻写意。所作取法徐青藤,朱雪个、吴昌硕、齐白石诸家,逐步形成个人的画风,构图宏阔,笔墨豪放,拙藏大巧,别具一格.尤擅大写意花鸟、喜画雄鹰。
1939年经北京辅仁大学美术教师、德国人白立鼐(中文名)转送到艺术大师齐白石手中,请白石先生指教。白石先生看后,在一幅《雄鹰图》题跋:“画鸟雀大写意极工者,昔人朱雪个,今人李苦禅,星伯先生胸次常横此二人否?”在另一幅《山水图》上题跋:“昔人画山水,必须百十日,工则工矣,匠家作也。此傅君之画法,人以为粗索,寥寥数十笔,光阴以数分,得山水之面目,纯真不予人夸誉,自抒胸次而矣。余因加言。”
1943年(癸未年)秋,三十三岁的傅星伯携自己所作人物、山水、花卉、鸟虫各十幅随白立鼐拜访了八十三岁高龄的艺术大师齐白石老人。齐白石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挥笔题写了“星伯画手头头皆能事,世有知自誉者,不能知星伯也”,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留下一段美好的佳话。
傅星伯最推崇的大家有三人,他们是明代的徐青藤、二清代的朱雪个和近代的吴昌硕。傅星伯也把这三位不朽的画家作为自己学习的老师和政孜追求的目标,他把自己狭小的陋室起了个斋号叫“藤雪庐”,“藤”寓意为徐青藤,“雪”为朱雪个,“庐”取之吴昌硕的号“缶庐”两字中的“庐”字;从此之后“藤雪庐”主人傅星伯,开始了他向着更高目标,苦研丹青的漫漫艺术之路。他卧心尝胆,从容无为,立下了“艺不惊奇莫示人”的豪情壮志。1946年至1949年间,他创作的《夜游赤壁》、《竹林七贤》等人物画和山水、花鸟画曾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美展中展出,受到了广泛好评。1978年后他的几百幅作品陆续传播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1980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九期《美术丛刊》上,发表了他的两幅作品(一幅《雄鹰》,一副《荷花翠鸟》)。1983年和1990年傅星伯两次被邀请到北京,为中南海、公安部、外交部等部门作画,这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何镜涵、康殷、廖静文、黄胄、黄永玉、何海霞、于桑、周广汉、陈殿之等艺术名流和各界知名人士。傅星伯在北京还为北京市残疾人协会捐赠了多幅国画作品,时任中国书画联谊会会长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还特别聘请傅星伯为该联谊会顾问。傅星伯的名字在北京引起了不小轰动,他的国画作品,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收藏,专家们称赞他的画“可谓集诸家之大成”具有“大家之风”。
“翻开中国画史,因“雕虫”而著名于世的画家,宋元明清四代不足二十来人,而专攻草虫名垂千古的,仅宋朝的郭元方、李延之、僧居宁数人。现代“雕虫”大家非齐白石莫属,紧随其后的是王雪涛、傅星伯。傅老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享誉京城,声播西欧,后隐居山东小镇长达半个多世纪,虽然并未放弃“雕虫”,而知其善“雕虫”者却不多了。”(摘自李绪萱《雕虫还看许鸿宾》一文。李绪萱先生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编辑部主任、我国著名美术评论家。)
傅星伯国画艺术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朴实,朴实的美是最有力量的,最能感动人。他从早年的趣味过渡到徐青藤、朱雪个、吴昌硕为代表的无俗气的陶醉,然后再回归自己朴实的本性,是他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在傅星伯的身上,这种朴素的平民本性和无俗意趣的奇特结合,使他的作品透射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大美 |
无照片
|
|
1676 |
冯增木 |
冯增木,字森林,室名敬鉴斋。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于山东泰安,1989年曾入浙江美术学院进修花鸟画专业,师丛张鹤云、朱颖人,工花卉、游鱼,以大写意见长,笔墨简练淡雅,画面生动有趣,作品曾选入国内外多种大型画展并获奖,发表于多种报刊,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工艺美术师。 |
无照片
|
|
1642 |
冯凭 |
山东省莱阳市人。早年在北京华北大学美术专科毕业,曾从胡佩衡、邵逸轩、王青芳、侯子步、于非庵、陈缘督、赵梦珠、李智超诸先生学习。
中国花鸟画发展至今,名家高手辈出,风格流派纷呈。当代花鸟画的发展需要画家将更多的生命灵感付于其中,才会使花鸟画更具生命力,而著名书画家冯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他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美学思想,为人们营构了一个清纯婉丽、赏心悦目的花鸟世界。
从这些画来看,画家以立意新奇、设色倩丽为主调,用小写意的笔法,描绘了这些生动形象。
其所作松、鹰、牵牛花等或清寂幽深,或华贵雍容,无不蕴含自己的风情和现代人的审美兴趣,这使得他在当今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
冯老的花鸟画,在艺术上追求清新雅趣,把物象的性灵神态勾画出来。以朴实的绘画,语言塑造清新柔美的意境是冯老的一大特点。
松秀灵透的用笔,柔韵雅致的趣味会让你对画家的作品格外喜爱。
冯老先生正值艺术顶峰时期,作品格调秀雅,已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虽已九十九岁高龄仍是孜孜不倦的勤奋创作,以求精益求精,日新月异,我们将衷心祝愿冯老艺术长青,身体健康。
冯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名誉理事、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青岛画院名誉院长 |
无照片
|
|
1595 |
傅抱石 |
(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祖籍江西新喻章塘人,生于南昌。对现代金陵山水画凤之形成影响深远。历任历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
无照片
|
|
1579 |
冯远 |
祖籍江苏无锡,1952年生于上海。中学时喜爱绘画,自习连环画八年。 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擅长人物画。1987-1999担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从事中国画 艺术创作、艺术教学、理论研究,主持学院的教学、创作、科研管理工作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调国家文化部艺术教育科技司,任司长。2000年调任艺术司司长。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
无照片
|
|
1524 |
法若真 |
提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第85页著录。
法若真(1613-1696),字汉儒,号黄山,亦号黄石。山东胶州人。善书画。书画魏晋,笔势飞动。雅画山水,偶然涉笔,便潇洒拔俗,自成一格。1696年作 |
无照片
|
|
1512 |
冯超 |
当代青年画家 |
无照片
|
|
1511 |
冯长江 |
冯长江先生艺术简介
冯长江
男,1943年7月出生于西安,祖籍河南省滑县人。
少时喜爱绘画,先习西洋绘画,后攻中国水墨画,再转传统工笔重彩。1974年,曾随中国著名美术史家、工笔画家潘洁兹先生学习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及古代壁画的复制,先后对中国苪城永乐宫秸山青龙寺、繁峙岩、高平开化寺及太原娄睿墓等处壁画进行了大量的长时间的临摹复制与研究,从中得益甚厚,为形成以后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主攻人物画、旁及山水等其他题材,尤擅长大场面制作。他笔下的现代女性,造型优美而富东方韵味,显示出其坚实的绘画基本功,及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其作品重中国传统线描的节奏韵律,同时融入西洋绘画丰富的色彩语汇,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并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其处女作《红绸舞》首展于中国美术馆,获得成功,先后由《美术》、《中国画》等专业刊物发表推介。其后他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工笔重彩画作品,曾荣获1982年法国沙龙美展金质奖章、84年全国美展三等奖、87年全国美展一等奖、山西艺术节金牌奖、山西首届文艺基金奖金牌奖第一名及获政府颁发《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个人事迹收录入"文化名人"全国大型电视专题片。多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奥委会、深圳博物馆、梵帝岗、美国白宫及联合国等收藏。 冯先生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及参加了诸多的国内外综合大展。1997年旅居美国,并于美国东方画廊、曼哈顿的中国艺术中心及纽约曼哈顿索荷区Benedetti Gallery 举办画展,获得成功,受到美国及旅美外籍人士和收藏家好评。历年来出版了《冯长江画集》、《冯长江绘画作品选》、《冯长江重彩画选》、《冯长江艺术作品集》等多本专著。
|
|
|
1487 |
房新泉 |
房新泉:1953年生于山东省沂源县;1977年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1991年又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临沂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房新泉是中国美术界一位有影响的中年画家,传统功力深厚,笔墨技巧娴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勇于创新,不断改革,其绘画形式个性显明、独树一帜,被艺术界所注目,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他曾在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也在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地区举办画展、1998年获得了国际书画大赛一等奖的重大荣誉。之后又获得了“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首届中国画大展”佳作奖。“中国画坛百杰”等十几次国家级重大奖励,是目前中国画坛较有实力的画家之一。 |
|
|
1471 |
费新我 |
费新我(1903.12—1992.5)别名立千、立斋,浙江湖州人。擅长中国画、书法。1934年学习于上海白鹅绘画学校。历任上海万叶书店编辑室美术 编辑,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作品有长卷《刺绣图》、《草原图》。著有《怎样画毛笔画》、《怎样学书法》等。七十年代初郭沫若排以中国书法家第二座次
毛泽东说: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达到炉火纯青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日本、新加坡、美国、台湾媒体称其为“墨仙”、“书坛李白”、“没有费新我的真迹,不成其为收藏家”……启功、沈鹏及国外、海外书法家著文、写诗评论……
|
|
|
1442 |
冯大中 |
冯大中,自号付虎草堂主人。祖籍辽宁省盖县,1949年生于贫寒之家。幼而好学,其后艰苦研励,专攻画虎,兼研山水及其他。冯大中现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美协副主席。 |
|
|
1413 |
冯建吴 |
冯建吴( 1910-1989 ),字大虞,字游。近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美协理事,成都画院副院长,四川美院教授,四川省政协常委。
1910年生于四川省仁县松林湾一书香世家。从他刻的一方印章里,知道他有一位“有万卷藏书,十亩花园之父”。幼时随族叔学诗文,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少年就读于四川美专。三年后乘舟东下,到上海考入由吴昌硕后人创办的昌明艺专。在昌明艺专他师秉王一亭、潘天寿、诸乐二等诸家称为吴门再传弟子。 冯建吴直追苏葆桢晏济元
北京青年报
在近期的几场拍卖会上,冯建吴作品价格明显走高。
9 月 26 日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的一幅作品( 127×63 厘米),以 16.5 万元成交,每平方尺达到 2 万元。
|
无照片
|
|
989 |
冯桂芬 |
1809~1874) 晚清思想家。 字林一,号景亭。 江苏吴县人。 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 翰林院编修。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奉诏于苏州举办团练。 十年,太平军克苏州,遁居上海。 时既愤于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又主张借洋兵助剿太平军,并联络江浙官绅,在外国势力支持下组成会防...... |
无照片
|
|
987 |
方传鑫 |
1948年6月生。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
1978年始,任《书法》杂志编辑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师从马公愚、来楚生 。
兼擅诸体,尤精隶、草 。
作品参加全国一、二、三、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获四届书展三等奖 。 有《隶、草历代百花诗》出版 。> 并为《六体书唐诗二十首》、《六体书唐宋词二十二首》、《六体书楹联》等出版物书写隶书部分。
|
无照片
|
|
977 |
傅二石 |
傅二石 (1936.6—)江西新余人。擅长中国画。自幼随父傅抱石习画。 195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教于山东临清二中、山东艺专。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调江苏省国 画院,现为山水画研究室主任,一级美术师。傅抱石纪念馆馆长。
作品有《峡江烟云》、《 待把江山图画》、《风雨澜沧江》等。分别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出版有《傅二石画集 》、《傅二石作品选》等。发表有《傅抱石的诗意画》、《傅抱石的速写》等。
|
无照片
|
|
976 |
方济众 |
方济众(1923-1987)笔名雪农,陕西勉县人。
生前曾任陕西国画院院长,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美协陕西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协陕西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陕西省政协常委。
书法以行书见长,所作章法谨严,运笔苍劲有力,墨色枯润相济,清朗利落,自具面貌。
擅长中国画,创作以反映陕西农村,牧区风光几建设场景为主,取法传统,师古不泥,致力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田园风格。
|
无照片
|
|
975 |
樊浩霖 |
樊浩霖(1885-1962),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幼年从父子云习画,后师陆廉夫,工山水。曾任苏州美专教授。又善昆曲,工琵琶。子女均能画。 |
无照片
|
|
974 |
樊林 |
樊林,女,1939年生,山西原平县人。
1957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专,1961年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丛石鲁、刘文西等先生,1966年毕业。
现任中国连环画出版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画会会员。
|
无照片
|
|
930 |
傅小石 |
1932年生。江西新余人。
自幼受父傅抱石薰陶嗜画 。
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
现为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南京市残疾人协会名誉主席 。
近年多作中国画 。
1979年作品参加“未名画展”,后曾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及北京、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
《琵琶行》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他作品有《夜市图》、《山鬼》等 。
|
无照片
|
|
929 |
冯向杰 |
无 |
无照片
|
|
928 |
冯超然 |
1882-1954) 江苏常州人.上海书画研究会会员,与吴湖帆.吴待秋 .吴子深为"三吴一冯". |
无照片
|
|
927 |
丰子恺 |
(1898-1975)幼名慈玉,学名丰润,堂号缘缘堂,浙江崇德人。
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从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并受其佛教思想影响 。
1919年与同学在上海创办专科师范学校 。
1921年自费赴日本进修,不到一年资尽回国,先后在浙江省上虞县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等校教图画、音乐,同期开始漫画创作 。
1930年回乡定居,相继发表《缘缘堂随笔》 。
“七·七”事变后举家西迁,途经桂林,曾任教于广西师范 。
1942年辗转到达重庆,曾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 。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居杭州,1948年出游台湾、厦门,1949年回上海定居 。
五十年代以来,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 。
|
|
|
926 |
方增先 |
(1931-)浙江兰溪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画系主任、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80年代初任上海美术馆馆长。是“新浙派”人物画的主将。方氏兼有很好的造型能力与笔墨能力,画人物强调默写而不仅以写生为指归,能融写意花鸟、山水的技巧于人物画,间用泼墨、垛笔。其清新、明丽,富于传统韵致的新风格,与强调造型而忽视笔墨的徐悲鸿学派人物画、强调通俗写实趣味的西北人物画都拉开了距离,在人物画坛有广泛的影响。
|
|
|
925 |
范曾 |
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
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两年后转入中央美院研究美术史,后又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他先后师事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
1962年范曾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70年代末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后来他又筹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为表现历史人物之神韵,他潜心研究历史,悉心揣摩古今中外诸名家之作,他特别推崇陈老莲和任伯年。 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潇洒飘逸,诩诩如生, 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
|
|
924 |
范扬 |
1955年生,江苏南通人。 1978年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 1978年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2年毕业。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级大型画展并为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多家展馆收藏。 代表作有《支前》、《皖南组画》、出版有《水浒人物全图》、《范扬画集》等。设计的《太湖》、《普陀秀色》特种邮票、 《周恩来同志诞生100周年》几年邮票已由国家正式发行。
|
无照片
|
|
904 |
冯其庸 |
1924年生, 原名冯迟,江苏无锡人?
我国著名的红学家。1946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入无锡国学专科学校。
1954年到北京,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语言文学系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第二届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
余事书画、摄影,2001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冯其庸书画摄影展。撰写了许多颇有影响的论著、论文,有《曹雪芹家世新考》、《梦边集》、《论庚辰本》等,主编有《红楼梦》新校注本 |
|
|
903 |
方楚雄 |
1950年生,广东省汕头人。197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无照片
|
|